-
羡慕城中村拆迁户吗?
在缺乏一部关于土地的基本法的情况下,《物权法》似乎扮演“土地法”替代角色,但土地制度并非单一民法物权法所能涵盖。保护农民的财产权,是一句彰显政治正确的口号。但在实践中,让土地顺利进入财产制度体系,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。[全文]
-
酒席新规是政府管得宽?来一线看看
春节临近,贵州凯里市出台“酒席新规”引热议,一些网友、专家认为政府管得太宽。其实,近年来过度的“人情风”已成为很多地区民众无法承受之痛。我在全国调查,不止一两回听到农民希望政府像管干部那样出台针对农民的“八项规定”。[全文]
-
政府“逼民致富”为何屡遭失败?
过去二三十年,银河彩票线路检测中心:在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下,鄂西农民经历过好几轮产业结构调整,通常五年左右一个周期。这次是林业部门向农民免费发放果树种苗,下次可能是农业局推广新作物。绝大部分乡镇来回折腾几次,最终是农民砍掉半死不活的种苗又回到传统作物上。[全文]
-
非户籍人口进城,如果那样做就完了
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尤其要警惕,跨过底线借着改革名义将农民的利益改革改没了。城镇建设用地平均价格高,是土地供给有限造成的,上亿亩的农村宅基地如何可能被城镇市场消化?再者,就算放开制度限制,大部分农村宅基地也不可能为农民提供进城成本。[全文]
-
中国经济不解决这个问题,难!
没有经过土地革命的印度还保留封建地权,成为当前印度发展的最大障碍。深陷“发展陷阱”的拉美国家的土地有封建化趋势,大资本家垄断土地,成为食利阶层,形成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。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二战后也都进行了土地革命,奠定现代化基础。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现有土地制度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。[全文]
-
为什么不能轻易淘汰“非正规经济”
“非正规经济”带来我国社会弹性。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,当时全国农民工失业达2000多万,但是却没有带来大的社会波动。原因是农民工就业本身就是灵活的,再者在城市暂时失业的农民工还有农村退守之地。工厂形势不好,农民工返回家乡,休息几个月,有农村房屋可住和土地可耕种,生活不会陷入困顿。[全文]
-
“两权”抵押贷款,并不挑战土地公有制
3月24日,央行发布农村“两权”抵押贷款试点办法,对此有人担心,这项新政策将破坏集体土地所有制。然而仔细研读《办法》,我们发现,这项试点政策同时要求“坚持不改变公有制性质”,可见针对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,中央确定改革的底线之一是“坚持公有制”,显示改革者对土地制度社会主义宪法秩序的坚持。[全文]
-
房价涨了,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分配
现行制度下,土地增值收益的主要获益者分别是城镇居民与城郊农民,前者通过城镇房产升值获益,后者获得高于农地地租的征地补偿。相对而言,进城务工农民与留在农村农民所分享的土地自然增值收益较少,原因是不仅很少进城农民有能力在城镇买房置业,而且他们也不能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。[全文]
-
“解放思想”才是纪念杜润生的最好方式
改革上的“解放思想”就是根据历史条件实时调整政策,反对“教条主义”。站在今天,从当下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,我们纪念杜润生可以做的也许不仅是回忆往事,更多应当做的是继续解决思想,继续推动制度向着更有益于农民、更有益于农村的角度改革。[全文]
-
中国农村真的“无人种田”?
“无人种田”、“土地抛荒”这些常识性误会,广为流行,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政策制定者。中央担心粮食安全,就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,还加大资金投入,结果造成地方政府联合工商资本去流转土地。[全文]
-
为什么农村的徐纯合们更容易信教?
地下教会很容易吸引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尊严感的人,因为他们宣称“不信教不得救”。一些邪教组织则宣传末世论来吸引这些处境不好的农民。相似的一点是,通过信教,这些贫弱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弱势地位被抹去,他们获得一种虚妄的道德尊严感。[全文]
-
争鸣|重庆地票确保了社会公平吗?
城乡统筹本就是政府责任,政府没有办法让企业割肉来承担成本。不少专家与大众认为是“市场机制”显化农村土地价值,误解了地票价值来源。地票本质是政府向农村的转移支付,只有通过行政之手实现地票制度,才能突破级差地租规律,而市场行为本身不会违背市场规律。[全文]
-
治得了邪教,却动不得家庭教会?
家庭教会是处在合法宗教组织与邪教二者之间的“灰色”组织。因为缺乏上级政府担责任,地方政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,尽量避免与家庭教会组织打交道。宗教群体性事件可能演变成为政治事件,县乡基层政府没有能力也没有积极性去引火烧身。[全文]
-
政府卖地的钱都花哪去了
在整个土地出让支出中,土地开发支出与业务支出都是必不可少的。余下的主要就是在“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”与“非成本性支出”之间分配。补偿给被征地农民、被拆迁居民和企业的部分越多,用于“城市建设、农业农村、保障性安居工程”等非成本性的公共支出就越少。[全文]
-
西方视角下的中国“乡村爱情”
离婚属于《婚姻法》赋予个人的权利,婚姻生活属于阎云翔所说的“私人生活”,而中国的强制性“调解和好”表明国家权力干预性,这不符合“自由社会”中公共权力与私人领域二分理念。实际上,这种“公”与“私”的分割,在中国是一直不存在的。[全文]
-
“马云”会去买地吗?
网上正流传一篇设想马云下乡买地的文章,大意是,应该允许马云这样的“财主”成为“地主”,但不用担心“黄世仁”转世,因为买地回报率太低……[全文]